方法是為達到某種目標而采取的途徑、步驟、手段等,是人類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明燈和路標。方法十分重要,方法得當事半功倍,方法失當事倍功半。工作中只有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,才能確保高效,圓滿完成各項任務,提升工作的境界和水平。來源 | 澤平宏觀(ID:zepinghongguan)很多人學習上一知半解、淺嘗輒止;工作中只求過得去,不求過得硬,滿足于應付了事;生活中粗心大意、隨意邋遢等等,其實都是"差不多"心理使然。"差不多"心態(tài)看似沒有什么大礙,但是若干個小的"差不多",集中起來就會導致"差很多",1%的疏漏往往會造成100%的錯誤,正所謂差之毫厘、謬以千里,上錯一點、下錯一片,長期下去對工作對事業(yè)不利、對自身成長不利、對單位形象也不利。其實質(zhì)是一個態(tài)度問題,與能力基本無關,但與一個人的品行、性格、習慣有關。魯迅先生曾專門批評過"馬馬虎虎"現(xiàn)象,胡適先生還寫過一篇寓言故事叫《差不多先生》,這位"差不多先生"十字常常寫成千字,千字常常寫成十字,最終因為找錯醫(yī)生而一命嗚呼。故事雖然滑稽可笑,但其處事方式,至今仍是不少人的寫照。世界上的事最需要"認真",也最怕"認真",所以一定要強化精品意識、細節(jié)意識,時刻擁有"沒有最好,只有更好"的理念,養(yǎng)成嚴肅、嚴格、嚴謹?shù)貙Υぷ鞯牧晳T,絕不忽視任何一個細節(jié),絕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。要做就把一件事做到極致,把"嚴細實"要求貫穿辦文、辦會、辦事的全過程,切實做到"文經(jīng)我手無差錯、事交我辦請放心",自覺杜絕"差不多",追求最完美。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。一個對人生和工作有計劃的人,他就能胸懷大局、放眼長遠,不為一時一地的不利所困。有人說,工作天天短平快、年年馬拉松。其實這其中也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長期計劃的問題,切忌貪一時之功、圖一時之名,而要腳踏實地、從長計議。當然,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,光有長期計劃還不夠,還要善于將其具體化、階段化,也就是要有短安排,從細從實,每天給自己制定一個小的目標,計劃好今天要完成的事情。這樣不僅可以知道每天要做些什么、做了些什么,還可以對工作進行有效控制,讓每一個小目標、短安排的成績,都成為成功路上的階梯和里程碑。不管是長計劃還是短安排,都要立即行動、馬上就辦,將工作落到實處,否則都只是一句空話。這樣堅持一段時間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計劃的工作都能如期完成,工作效果也會非常明顯,工作給我們帶來的快樂也容易獲得。只有做到了長計劃、短安排,才能真正實現(xiàn)有序、有效;也只有把"立即做"當成自己的座右銘,并形成習慣,才能不斷進步。所謂"日清月結(jié)",是指辦理現(xiàn)金出納業(yè)務必須按日清理、按月結(jié)賬。它原本是一個財務術語,運用到工作當中,就是要"今日事,今日畢",每過一段時間就及時"回頭看",檢查審視一下自己的工作,確保任務不拖延、事情不遺漏。如果今日事明日做,那一定是"日日待明日,明日何其多",工作就永遠拎不清、無章法、效果差。有些人責任心不強,工作沒有規(guī)劃目標,任務稍重一點,就有畏難情緒,找理由拖延,覺得今天做不完的,明天還可以接著做。殊不知今天的事情做不完,明天的事情也會做不完,"躲過了初一,躲不過十五",在拖延中自己并不快樂,反而會累積許多壓力,嚴重影響工作效率,甚至導致自信心下降。所謂"有條不紊",就是說話做事有條有理,不打亂仗,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習慣,甚至影響一個人的成功和發(fā)展。工作往往人少事多,如果缺乏條理性,就會忙亂而效率不高、效果不好。做好日清月結(jié),要統(tǒng)籌規(guī)劃、有條不紊,不輕視怠慢眼前和當下的工作,把今天該做的做好,把明天要做的計劃好、準備好,努力做到事不過夜、案無積卷,從容不迫、井然有序地應對復雜工作。所謂"學習工作化,工作學習化",就是要在學中干、在干中學,兩手抓、兩不誤、兩促進。事實反復告訴我們,學習力的高低是人與人之間拉開距離的重要因素。一個人只要做到堅持學習、善于學習、快速地學習,就一定會有所成就。當然,學習既是一件快樂的事,也是一件苦差事,再加上工作任務繁重,如何長久地保持學習激情、提高工作效率,其奧妙就是在學的過程中結(jié)合工作,在干的過程中感悟?qū)W習,互相啟發(fā)促進,自然而然就會在心中不斷迸發(fā)出熱情的火花。有人認為,一個人一生中90%的學習都是在工作中實現(xiàn)的,這是有一定道理的。家應該把學習作為一種精神追求、一種工作狀態(tài)、一種生活方式,下得苦功夫,求得真學問。要樹立"不學習無以立"的意識,堅持向書本學習、向?qū)嵺`學習,邊學邊用,邊用邊學,在學習與工作的良性互動中不斷增強本領,超越自我,不能把兩者對立起來,搞成"兩張皮"。
05
注重積累
始終在研究狀態(tài)下工作
任何事物都要有量的積累才有可能發(fā)生質(zhì)的變化,但也不是說積累越多就越好,如果沒有研究和思考,積累也只是把一堆東西堆砌在一起,做一個"儲物柜"而已,工作、學習都是如此。每個人都有自身的職能職責,要想做好工作,必須能沉下身來、靜下心來、置身事中,廣泛了解自身工作所涉及的業(yè)務知識,做到底數(shù)清、情況明,成為本職工作的通才。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,還要注重調(diào)查研究,就是用腦子干活做事,不僅苦干實干,還要巧干會干。在面臨許多新情況、新問題、新矛盾時,必須在研究狀態(tài)下工作,提出解決問題的點子、辦法,這就要求我們要領會上級的精神、吃透書本的理論、借鑒別人的經(jīng)驗,結(jié)合工作實際,身在事之中、心在事之上,把握大局,多謀善斷、敢于拍板決策。要強化問題導向、目標導向和效果導向,知行合一,日積月累,就能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(yè)素養(yǎng)、專業(yè)方法、專業(yè)能力,就能成為一個專家、成為工作的行家里手。現(xiàn)在是信息時代,信息對稱、溝通及時十分重要。每個領導干部要有及時獲取信息的能力,要有總結(jié)歸納信息的能力,要努力成為提供相關信息的源頭,要重視溝通協(xié)調(diào)。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思想和信息的交換,是人類集體活動的基礎。世界上的事情,都需要溝通,溝通是人們必備的基本能力。及時有效的溝通,才能達成協(xié)調(diào)一致的意見、形成步調(diào)統(tǒng)一的行動。信息對稱是做好自身工作、提高工作水平一個很重要的要素。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,要了解上面的要求、左右的情況、下面的進展,就要增強主動溝通的意識,確保上情準確下達、下情及時上傳,著力構建上下貫通、左右銜接、內(nèi)外一體、立體交叉的運轉(zhuǎn)體系,實現(xiàn)各方面工作無縫對接,形成"整體一盤棋,同唱一臺戲"的良好格局。向上溝通要及時,該請示的請示,該報告的報告,既要提出問題,還要給出意見建議,上級決定了的事項要全力落實;同級溝通要真誠,互相尊重,換位思考,積極配合,不設障礙;對下溝通要體諒,不能蠻橫霸道,頤指氣使,要準確了解下屬的優(yōu)點和長處,有針對性地安排部署工作,關心關愛下屬,增強親和力、凝聚力。同心山成玉,協(xié)力土變金。劉邦、張良、蕭何、韓信相互協(xié)作補臺才有了大漢天下,廉頗、藺相如"將相和"才有了趙國的祥和穩(wěn)定。團隊是一個集體,團結(jié)協(xié)作、主動補臺不只是一種工作方法,更是一種品行操守、一種胸懷胸襟。工作中有人補臺,就可能避免錯誤,或是將損失降到最低,若是各人自掃門前雪,不管他人瓦上霜,站在城樓看風景,結(jié)果"城門失火,殃及池魚",一榮俱榮,一損俱損。很多工作不是哪一個部門能單獨完成的,同一個部門的工作也不是哪一個人能單獨完成的,沒有誰可以包打天下。要做到分工不分家,既提高個人單兵作戰(zhàn)能力,也提高團隊的整體作戰(zhàn)能力,超越個體認知和個體力量的局限,發(fā)揮1+1>2的效果。班子成員之間、部門之間、同事之間,要重視互相補臺,還要善于補臺。幫別人補臺,當無名英雄,時間久了,大家終會認清你的為人,最后都愿意為你補臺。當然,補臺也不是說毫無主見的盲從,更重要的是發(fā)現(xiàn)問題和不足,大膽提出意見,修正決策,不斷完善;補臺更不是毫無原則的遷就,對涉及個人利益的小事要講風格,至于事關原則性的問題,則要敢于"拆臺",這樣的拆臺恰恰是為大局更好地補臺。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。對大多數(shù)人而言,執(zhí)行力是第一位的能力。提高執(zhí)行力,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進取心,要有從小事做起、從點滴做起的實干精神,要有較強的工作能力,要有健全的制度規(guī)則作保障,更要有及時反饋的"復命意識"和"劃句號"的能力。事畢不回復,就像任務完成了99%,只有這1%沒落實,雖然就差這么一丁點,事情卻沒有到位。實際工作中,絕不能搞先斬后奏、邊斬邊奏、甚至斬而不奏,也不能等任務全部完成了才反饋。應該注意適時反饋、階段性反饋,一方面可以讓領導和同事放心,另一方面及時反饋情況又能為正確決策提供依據(jù),特別是執(zhí)行中遇到困難、發(fā)現(xiàn)問題時更需要及時反饋,以便重新調(diào)整思路和辦法,從而更好地化解矛盾、解決問題。只要是和崗位職責有關的事,都要及時反饋,做到凡事有交代、件件有著落、事事有回音。人生是一個不斷認識自我、完善自我的過程,一個人不可能用自己的眼睛完全看清自己,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。有些人經(jīng)常自我感覺良好、夜郎自大,就是把自己局限在了一個較為狹窄的時空內(nèi),殊不知天外有天、人外有人。要學會登高望遠,放開視野去比較,在一覽眾山小中看清自己的位置、自己的渺小,看到別人看不到的;要學會用"第三只眼"看自身,不以自我為中心,用旁觀者的心態(tài),高出事物的一兩個層次來審視自己;要學會以人為鏡,見賢思齊,照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,明確方向和目標。另一方面,又要找準自己的定位,立足此時此地的人生思考問題,揚長避短,不糾結(jié)過往,不憂心未來,做好當下正在做的事,過好眼前的生活,立足自己看自己,這是一切工作的原點。要善于正確認識自己,不能聽了幾句表揚就妄自尊大、自以為是,也不能挨了幾句批評就妄自菲薄、自我否定;要能夠搞清楚現(xiàn)狀是什么樣,未來要怎么發(fā)展,吃透上情,了解下情,把自己的潛能發(fā)揮到最佳狀態(tài),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,活在當下,做好自己。跳出自身看自身,可以看得更加明白;立足自己看自己,能夠走得更加順暢。人們常說,飯要一口一口地吃,日子要一天一天地過,文章要一篇一篇地寫,事情要一樁一樁地做。這些都是大白話、大實話,富有哲理。
"心急吃不了熱豆腐""一口吃不成大胖子",我們很多工作都不是一朝一夕、一蹴而就的,有的需要好幾年甚至好幾屆領導班子傳承接力,不能急于求成、心浮氣躁。明朝呂坤在《續(xù)小兒語》中說:"大凡做一件事,就要當一件事;若還茍且粗疏,定不成一件事。"就是說無論什么事情,要取得實效、贏得勝利,都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槌、打一槍換一個地方,一陣風、不落實,更不能腳踩西瓜皮——滑到哪里算哪里。部門工作事務繁雜,既要會總體把握、分步實施、統(tǒng)籌推進,更要發(fā)揚釘釘子精神,一件事不做則已,做必做到底,做到最后勝利。不能三心二意,猴子掰棒子,抓一個丟一個,如果這樣就什么事也做不成。要咬定青山不放松,一茬接著一茬干,做好做透做實每一件事,用足夠的耐心和韌勁來面對工作生活,不折騰、不反復,久久為功、綿綿用力、一抓到底,積小勝為大勝。人有人情,物有物理,合情合理就是要合乎情理、合乎原則,兩者兼顧。現(xiàn)實社會中,有時候合情不一定合理,合理不一定合情。中國自古就是人情社會,"投桃報李""滴恩泉報""千里送鵝毛,禮輕情義重"等傳統(tǒng)觀念在人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。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、沒有感情,肯定也要講人情,不近人情的人是缺少情商、缺少魅力和感召力的。但是,人情也有其世俗庸俗乃至功利丑惡的一面,只講人情不講原則的人,顛倒人情與原則的關系,喪失自己的立場和原則,遲早要"栽跟頭"。當然,情與理也不是完全對立的,一個人既不能太死板機械,更不能太圓滑世故,尤其面對重大利益和重要人事問題,要自覺和嚴密地設置人情防火墻,自己不去突破,也嚴防別人逾越。要重視人際關系,但不可刻意去追求搞好人際關系,要學會以簡單對復雜,別人復雜,自己要簡單。要同情弱者有善心,努力做到情理兼顧,在不好兼顧的情況下,堅持原則就是最好的選擇,也是唯一的選擇,只有這樣才能保全自己,也才能做到"自己不打倒自己,別人永遠打不倒你"。處在什么崗位就要履行什么職責,崗位就是責任,職務就是責任。不管是在公司部門還是在各自的家庭里,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職能職責,這是我們做事的前提和方向,方向不對,努力白費。明確了職能職責,更要忠于職守,就是忠誠地擔起自己的崗位責任和職責操守,時刻提醒自己工作就意味著責任,這是所有職業(yè)規(guī)范的基本要求。每個人首先要熟悉自己工作崗位的職能職責,對自己職能職責范圍內(nèi)的事,都要主動地去做,盡心盡力地去做,千萬不要事事等領導來安排,那不是一個好員工。其實,每個人都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,當好一個"循吏",那也是大貢獻。當然,也要有更高的追求,要努力做個"能吏",發(fā)揚"職業(yè)精神""工匠精神",以強烈的事業(yè)心和責任感來對待工作,自覺做到"有信念,講規(guī)矩、有紀律,講道德、有品行,講奉獻、有作為",苦累面前多思得,工作當中多思責,"專心致志,以事其業(yè)",做到在其位、謀其政、負其責、盡其力,干大活、出新彩、干出水平。輕重緩急是指各項工作有主要的和次要的,有急于要辦的和可以慢一點辦的。面對紛繁復雜的工作,要學會運用辯證法,善于"彈鋼琴",把最重要最緊迫的放在第一位,不太重要不太緊迫的放在第二位,依此類推,分出輕重緩急。要善于緊盯大事要事打攻堅戰(zhàn)、緊盯急事難事打殲滅戰(zhàn)、緊盯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打持久戰(zhàn),牢牢把控工作節(jié)奏、力度和質(zhì)量,善于抓本質(zhì)抓重點抓關鍵,切實做到"打鼓打到重心處、工作抓到要害上"。抓本質(zhì),就是要善于透過現(xiàn)象看本質(zhì),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,客觀全面、深刻系統(tǒng)、辯證歷史地看問題,堅持打破砂鍋問到底,深挖細查,為工作打牢基礎。抓重點,就是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,始終能分清主次、合理布局工作力量,以重點帶動一般,不平均用力、撒胡椒面,不"眉毛胡子一把抓",一把抓不如抓一把,都想滿把抓反倒都抓不住,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。抓關鍵,就是要把握關鍵少數(shù),掌控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,認準關鍵時機,"射人先射馬,擒賊先擒王",牽牛牽住牛鼻子,打蛇打到七寸上,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,集中精力,扭住不放,持續(xù)用力,善作善成。特點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別之處,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與眾不同的特性,也就是個性。
但無論事物如何復雜、如何變化,其背后都存在著必然的內(nèi)在聯(lián)系和發(fā)展趨勢,這就是規(guī)律,也可以稱之為共性。規(guī)律具有穩(wěn)定性、重復性、普遍性和客觀性,我們不能任意創(chuàng)造和改變,但可以認識和利用它來改造自然、改造社會、造福人類。實踐證明,善于把握規(guī)律,才能認識事物發(fā)展的軌跡和趨勢,形成分析問題、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新舉措。倘若沒有掌握特點、把握規(guī)律,將會是盲目推進,不得要領,甚至事與愿違。工作同樣如此,不同的部門和崗位都有其自身特點和規(guī)律,要想得心應手、從容應對、體現(xiàn)水平,就要掌握特點、把握規(guī)律。首先要正視每一件工作的個體性,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嚴謹?shù)墓ぷ鲬B(tài)度,認真對待,全面分析,合理施策,有針對性地把每一個問題解決好、每一項工作落實好。同時,我們所從事的工作和崗位也有共同的規(guī)律,不能拍腦袋決策,否則就要吃苦頭,造成損失。要善于把平時零碎、膚淺、表面的感性認識,上升為全面、系統(tǒng)、本質(zhì)的理性認識,使思想和行動既不落后也不超越于客觀實際,增強認識規(guī)律、找準規(guī)律、把握規(guī)律的能力,提高運用規(guī)律的水平,從而在具體工作中增強主動性和有效性。生命是需要永遠激活的,天有日月星,人有精氣神,工作必須在狀態(tài)。對每一個人來說,壓力太大會崩潰,但沒有一定的壓力,不保持適度的緊張感,對身體、對生命、對工作都是負能量。魯迅先生有句名言:"生活太安逸了,工作就會被生活所累。"青蛙在溫水里待得太久,就會跳不出來;人如果太閑適,就容易生出事、干壞事。井無壓力不出油,人無壓力輕飄飄,有壓力不一定是壞事,適度的緊張感對于一個單位、一個團隊、一個組織、一個人的健康等方方面面都有好處。它能使我們不忘"初心",遠離職業(yè)倦怠,激發(fā)工作熱情,始終讓思維和行動保持在平均水準以上,甚至可以迸發(fā)出超出想象的能力。工作任務重、節(jié)奏快,更要人在崗上、崗在心上,時刻警醒、積極適應、快速跟進,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,以"一日不為,三日不安"的責任感和"時不我待,只爭朝夕"的緊迫感,一心一意謀工作、干事業(yè),推動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。當然,也不能過于緊張,要勞逸結(jié)合,生動活潑,正確面對工作、生活、人際關系等多方面的壓力,避免造成心理失衡和精神壓抑。
16
不多事、不誤事、不壞事
不多事、不誤事、不壞事,看似簡單,要求不高,實則蘊含深刻。
看好自己的門,走好自己的路,做好自己的事,不該看的不看,不該問的不問,不該說的不說,不該做的不做,不越位搶球,不無事生非,做老實人不吃虧。"不誤事"就是勇于擔當、敢于負責,堅持高標準、嚴要求。把崗位作為鍛煉自己的舞臺,認真履職盡責,把工作作為展示自己才能的載體,這是一種牢記使命、敬畏崗位的責任自覺。也只有責任才能使一個人堅持和長久。"不壞事"就是走得端、行得正,不壞別人的事、不壞大家的事、不壞集體的事。現(xiàn)在職場里,有些人名利思想作怪、價值取向錯位、紅眼病嚴重,喜歡搬弄是非、挑撥離間、混淆黑白,他們不是跟事過不去,而是跟人過不去、跟心過不去。豈不知,舉頭三尺有神明,多行不義必自斃。要有陽光心態(tài),光明磊落,坦坦蕩蕩,與人為善。所謂"急事"往往是突發(fā)事件、緊急事件、影響全局的事,讓人措手不及,無法選擇、不能回避。人的一生,遇急遇險在所難免,能夠坦然面對,急事緩辦、緩事急辦才是大智慧。急事急辦可能會忙中出錯,急上加急就會錯漏百出,難以彌補。急中生智也是有的,但可遇不可求,急中生智是超常態(tài),急中失措才是常態(tài),所以說很多急事反而急不得。急事緩辦體現(xiàn)的是一個人沉著冷靜、深思熟慮的智慧、勇氣和應急能力,遇到急事要趕不要急,應當冷靜思考、從容應對,不急于表態(tài),不隨便答復,考慮周全后再去妥善辦理。所謂"緩事",是指常規(guī)性、日常性事務或者預先知道需要做的事,都是你必須做的職責內(nèi)的事。類似統(tǒng)計報表、會議紀要、旬報月報等等,有的人往往認為這個事是一個周或者一個月以后的事,現(xiàn)在不用著急,以后再說,最后緩事都變成了急事,時間到了就措手不及,弄得一團糟。緩事急辦顯示的是一個人的工作態(tài)度、工作的計劃性和條理性,對緩事要有計劃,抽空及時做,不要拖延,要事先安排,以免臨時抱佛腳,忙亂而又得不到好結(jié)果。
務實是指腳踏實地,從實際出發(fā),說實話、辦實事、想實招、求實效;務虛則指仔細分析,深入研究,搞清楚為什么做、做什么、怎么做。如果說務實是決勝千里之外的實踐,務虛就是運籌帷幄之中的謀劃。一般來說,人們比較警惕務虛不務實的毛病,卻不大重視只務實而不善或不會務虛的做法,如果過分強調(diào)"埋頭拉車",忽視"抬頭看路",就會陷入事無巨細、疲于奔命的困境,工作就很難突破和提高。孫悟空隨唐僧去西天取經(jīng),經(jīng)歷九九八十一難,每渡過一難,他都會騰云駕霧到空中,看看妖魔鬼怪在何方,并思考如何應對,這其實就是務虛;如果發(fā)現(xiàn)妖怪,那就跳下來打,這就是務實。沒有務虛,務實就沒有方向性,所務之"實"就可能是一種盲動或蠻干;沒有務實,目標計劃則都停留在想象階段,一切就都是空想。務虛是為了更好地務實,要務好實必須務好虛。每個人要在務實中生存,更要在務虛中提升,不能借口真抓實干否定務虛的重要性,錯誤地認為務虛就是空談道理、只說不干,更不能借口務虛,不干實事、不求實效、坐而論道。既要真抓實干、求真務實,又要善于謀劃、注重總結(jié)提升。一定要正確理解務虛與務實的關系,將二者有機結(jié)合,相互促進,相輔相成,不斷提高工作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