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 名:數(shù)九、冬節(jié)、長至節(jié)、亞歲
代表寓意:寒冷將至
氣候特點:暴雪、低溫
風俗活動:享祀先祖,官放關(guān)撲
風俗食物:吃水餃、吃湯圓、喝羊肉湯
冬至假期:漢代5天假期、唐代7天假期
三 侯:蚯蚓結(jié);麋角解;水泉動
隱含意蘊:陰陽交割、萬物亡寂、生機禁閉
受臺風"雷伊"減弱后的殘余環(huán)流影響,
深圳還將有一次中到大雨降水過程,
降雨時段主要出現(xiàn)在20日夜間到21日白天,
并伴有5到6級陣風,天氣陰冷!
餃子VS湯圓
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(nèi)容或細節(jié)上的差異。比較常見的是,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,而南方則是吃湯圓。
【北吃餃子,南吃湯圓】到底是如何起源的呢?關(guān)于冬至的南北美食之爭,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源頭。
1.冬至吃餃不凍耳
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(qū),在每年冬至日,都有吃餃子的習俗。這個習俗,是為了紀念"醫(yī)圣"張仲景冬至舍藥而流傳下來的。
張仲景在行醫(yī)的時候,發(fā)現(xiàn)貧困百姓因為冬天天氣寒冷,兩個耳朵經(jīng)常長凍瘡,痛苦不堪。于是,他就在冬至那天,和自己的徒弟們給老百姓分發(fā)祛寒嬌耳湯,用祛寒嬌耳湯來治療老百姓的耳朵凍瘡。
祛寒嬌耳湯就是今天餃子的前身,用面皮包裹,里面是羊肉和驅(qū)寒的藥材做的餡兒。老百姓吃了之后,身體強健,凍瘡很快就治好了。
隨著時間的流逝,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就一直延續(xù)至今,甚至民間有了"冬至不端餃子碗,凍掉耳朵沒人管"的民謠。
2.冬至湯圓慶團圓
而在南方地區(qū)冬至吃湯圓的風俗有兩種說法,第一種是為了慶祝團圓,第二種則代表添歲(也就是吃湯圓代表大了一歲)。
早在唐宋時就有了吃湯圓的習俗,當時冬至這一天要舉行大型的祭祀活動,婦女們早早的就起來準備好祭祀的飯菜,然后再包上一鍋湯圓,等到祭祀的人們回來了,就一家圍坐吃湯圓,這樣也表示團團圓圓的意思。
現(xiàn)在人也把湯圓當成團圓的象征,尤其是南方的人們比較喜歡吃甜食,所以在冬至這一天都會煮上一鍋湯圓。
根據(jù)史料記載冬至這一天吃湯圓也是"添歲"的意思,做好湯圓以后大家圍坐在一起吃,吃完以后就長了一歲,因為在古代他們認為冬至就是年尾,也就是過年了你又大了一歲。
冬至吃餃子/湯圓的淵源已經(jīng)介紹完了,那么,你到底是餃子黨還是湯圓黨呢?大家不妨在下方投票區(qū)交流下意見哦!
冬至,是一個離寒冷越來越近的節(jié)氣,它挾著寒風到來。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。